首页 > 非凡体育(中国)科技有限公司官网 > 建业月刊
孩子们快乐不快乐,他们不在乎;孩子们的学习,只能背诵通过自己审定的标准答案。
正是这些标准答案,把孩子们塑造成一个个标准人。
——又是一个“六一”儿童节,成人社会又会祝他们节日快乐。世界上有不同的儿童节,其创设之初的主旨几乎都不是简单地呈现儿童的快乐,而是警示要保护儿童的生存权、健康权和受教育的权利。今年的“六一”,除了又是一个欢乐祥和的幸福节日之外,没有任何主题,更不会让人讨论安全问题,尽管它事实上是每一个家长心中的焦虑所在。
人民币汇率改革不宜“暂停”。
——来自FT中文网的社评,如此评价多年来,可怜的中国人一直在为西方消费者的过度消费和大手大脚的住房建设提供融资。要解决这种不正常局面,只有改革中国银行体系为出口产能的建设放贷、抑制消费的习惯。不幸的是,刺激政策起到了恰恰相反的作用。在人民币升值方面的任何延缓,决不能导致在深化改革的问题上自满。
打造世界一流国库。
——央行副行长苏宁表示,我国国库已经初步建成了财税库银横向联网系统、国库会计数据集中系统和国库管理信息系统,这三大系统既可以使纳税人足不出户,几秒钟内就把税款直接缴入国库,也可以使国家的财政补贴几秒钟内直接到农民的账户里。希望农民的补贴不是经过层层盘剥,真正实现以税养农,而不是养更为庞大的基层政府机构。
我觉得倒不是我伍皓有多另类,或者我在故意展现个性。这恰恰反映出,公开透明的理念还没成为整个社会的共识,尤其还没成为相关职能部门的共识和行为准则。
——云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伍皓指出,保障人民的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监督权,有序地扩大公民的政治参与,都是中央定下来的大方针,地方应该去探索它的具体实现路径,而不是只是喊喊口号。
爱不是名词,是动词。
——母亲节当天,特地回家和母亲吃午饭的台湾总统马英九提醒民众,应该勇于表达对妈妈的爱。
从之前谁都没法赢我,到现在慢慢输给一些我之前从没输过的对手,这是一个过程,而从这个过程中我只能作出一个选择,那就是找到这里面失败的地方,从而作出改变。
——在上海举行的钻石联赛110米跨栏赛上,刘翔以13秒40获季军。第三在很多人眼中意味着失败,这样的说法也被刘翔自己默认,当被问到是否会影响到自己以后的信心时,刘翔做出了如此回应。
本该在心中的热血,它涂在地上。
——面对富士康的多起员工自杀事件,韩寒在博客中以叙事的方式讲述了自己一个朋友的故事。面对中国诸多青年无解的未来,他如是感喟。在中国,大多数没有背景的年轻人都面临着几乎消亡的上升通道。N连跳事件,是社会问题纠结在局部的反应,富士康浓缩了今天的中国劳工层面的所有无奈与焦虑,以富士康员工为代表的当代中国“无产阶级”已经失去了任何对现存社会革新的意愿,他们现在所做的,就是接连不断地对自己“革命”。
多年来,不少企业家缺乏站得高看得远的雄心壮志,今天想干点这,明天想干点那,支柱产业不突出,发展没有主攻方向。
——河南省政协老领导时振谦先生是《建业》的忠实读者,每期《建业》必定仔细阅读,并且特意撰写了一篇有关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文章。在此文中,时振谦指出在企业发展中,首先要确定自己的产业方向,并坚持下去的理念。18年来,建业坚持在河南、做地产,并将打造百年老店作为企业的发展方向和目标。
《文汇报》头版头条《只有看懂世博,才能分享精彩》,观者游世博,是知道什么才会看到什么。在世博比利时馆名人墙上,我一眼认出的不是现任奥委会主席罗格,而是我最喜欢的电影导演,雅克·范·多梅尔(JacovanDormael)。布展方要展示理念和价值观,是不是也受制于眼界与阅历?
世博园区的E区是城市最佳实践区,有一幢叫“汉堡之家”的被动房(被动房是生态建筑,建筑本身不消耗能量),外观像积木,方正之物,凹凸有致,红砖墙,据说汉堡整个城区都是用红砖,因为它坚固、耐用,两三百年不损坏。走进去,内饰更素朴,地是红色水磨石,墙体是混凝土浇筑,无粉刷。在馆内遇到“汉堡之家”中方施工经理,他说中国工人混凝土浇筑技术好,令德国人佩服,在其他方面,中国建造离德国建造还有很大的差距。“汉堡之家”是中国第一栋被动房,建筑面积3150平方米,四层,工程造价为420万欧元,经费由汉堡市政府和中国各承担一半,将永久保留。像所有德国制造一样,它在细节局部方面的设计很严谨,建筑体坐南朝北,夏天能避免阳光直接照射,红色网状遮阳窗能随着阳光照射角度移动。窗玻璃是三层的,木制玻璃框架,所有接缝部分均采用绝缘体材料,良好的隔热保暖功能让室内不用空调却能常年保持恒温(25℃左右)。通风设备也很特别,屋顶的太阳能光伏发电设备,能供应室内照明和热水。这种节能90%的被动房在我们尚是理念,而在德国不但有被动房研究院和建立验证被动房的标准体系,并且已有8000多栋实体建筑。
马德里“竹屋”和“空气树”也将永久保留,“竹屋”原型位于马德里南郊卡拉班切尔,是廉租房,建筑用竹,经过防火、防腐、防潮等处理,造价低廉,可遮阳又营造了隐私空间,获“英国建筑皇家学院大奖”,设计师是2005年日本爱知世博会西班牙馆的设计者Alejandro ZaeraPolo。Alejandro毕业于哈佛大学,是顶级建筑师事务所FOA创始人(FOA项目遍布全球,获奖无数,在2009年12月Alejandro和Farshid Moussavi离婚而解散)。Alejandro积极参与公共“廉价”建筑设计,他说:“廉价在一定意义上也代表着平等……廉价策略让其产品深入人心,他们连接着95%的消费人群,这是建筑师想要做的。”上海马德里馆用的是安吉的竹子,口号是“马德里是你的家”,内有布置成居家式样的展厅,舒适简单。展厅有马德里公共廉租屋的图片展,非常漂亮。建筑图片在说,廉价可以不乏品质!马德里为我们所倡导的“让人民生活得更有尊严”、“让劳动群众实现体面劳动”提供了现成的榜样。
同片区的“沪上生态家”馆内陈设超级现代,3D大彩电,超豪华的浴室里有能测尿酸的马桶,浴缸大到要爬梯子;超宽敞的厨房,有个机器人立一边,馆内工作人员介绍机器人能炒1000多种拿手菜;为老年人设计的“乐龄之家”里有特制床……“沪上生态家”也有对太阳能的利用,也讲节能环保,可是我总感觉少了点什么。“沪上生态家”的好,像有人评价李昌镐下围棋,可以所向披靡,但对围棋发展没有贡献。
C区意大利馆和法国馆相距不远,这两个在奢侈品方面一贯宣扬典范领先的国家表现不同——法国主打感性,意大利主推巧匠。法国有罗丹、塞尚,意大利有卡拉瓦乔。隔着玻璃法国上演的真人秀是戴白帽子的法国厨师,意大利是手工鞋匠。我不是奢侈品消费者,感觉意大利的出品应该跟法国差不多,有源远流长的传统,其实不然,法国的审美源于他们浪漫的天赋,意大利的审美建立在优秀的手工传统上,这也是本届世博会意大利馆所强调的,据说在意大利馆还将会有文物修复师、服装设计师、小提琴制作师、糕点制作师等现身,他们在意大利统称“艺术工匠”。二战前意大利没有工业化生产,意大利鞋、包和时装的血统不像法国的那样动辄追溯到19世纪50年代,意大利到20世纪80年代才有广泛受众。阿玛尼以剪裁简洁,线条自然流畅,最受好莱坞明星青睐。它设计风格的初形成是抄袭美国的成衣设计,剪裁简单,手工精细。意大利时装自此和法国时装的浪漫梦幻拉开了距离——世博会意大利馆的工作制服是鼎鼎大名的PRADA,法国馆的工作人员穿得跟吉祥物小猫Leon一样,白T恤和蓝白红三色条纹背带裤,小猫Leon也是师出名门,它出自有89年历史的玩具公司Vilac。
(凌晓棠,专栏作家,特约撰稿人)
我常常想狠狠地感谢《建业》,正是他们提供的很多命题,令我对这座城市思考得更丰富也更深入,是这本杂志让我变得不那么懒惰。“城市如何让生活变得更美好?”今天这个题目同样充满了思维的乐趣,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建业》的提问教我们学会了用另一种方式看待口号:对所有信誓旦旦言之凿凿的结果,都不要忘记去询问它是怎么实现的,而且到底能不能顺利地实现。
我的回答清晰却复杂,希望在你失去耐心之前我可以把话说完。
对于每一个生活在城市之中的子民而言(也包括那些打算动身进入城市的非城市人口),城市进步以及美好生活最大的动力来源,就在于城市最擅长塑造偶像,描绘未来,生产欲望,形成梦想。城镇,城市,大城市,超级都市,一步步一级级递进,远不是固定人口占地面积或者国民生产总值的层次差别,而在于它们分别代表了不同大小的梦想,香港可以推出天王巨星,而周口适合呈上胡辣汤老板。
欲望以及梦想,堆积成一座城市发展的动力总成,它们既是目的地又是引擎,催促着人们奔涌向前而且亢奋无比,就像一堆无形的飞腿,踹着我们的屁股,大呼小叫地冲向更美好的生活,甚至没来得及怀疑和思考,就已经登上了这列开往明天的地铁。为什么有些身家亿万的富豪突然转身回到乡村躲进禅院?大约是欲望以及梦想都基本上都被糟蹋过一遍了,无聊到了返璞归真的境界。倘若有一天我们的市民都听信了老子,无为而治无欲而刚,冷却了欲望和梦想的魔力,那时的城市也就没什么显见的优越性了,祖国遍地都很美好,从市集到乡村,从城镇到都市,生活在哪里无非是喜好不同而已,本没有那些虚荣得要命的差别。
如果这算是找到了城市发展的引擎,那么它应该怎样工作,才能达成令生活更美好的完美效果呢?我们分三步走。
首先,它要持续地、变本加厉地、层出不穷地、花样翻新地、看似唾手可得实则艰难险阻地供应各式各样的梦想样品,把这座城市橱窗打扮得花枝招展风华绝代,令每一个生活在这里,或者哪怕仅仅是路过这里的人目睹之后都过眼难忘心生饥渴。而且这些梦想的小摆件儿一定要多元丰富到令人发指的地步,“总有一款适合你”,让城市英雄、财富领袖、现代精英、时尚达人、超级明星、人民劳模、草根表率、彩票富翁们始终如彩色气球一样飘浮在城市的上空,供人民瞻仰并且暗暗地下定决心:“等着吧,将来老子一定也能上去爽爽!”
当梦想的气球飘满天空,就不必担心这座城市没有动力,就不用怀疑奔向美好生活的速度,有的是嗷嗷直叫的汉子有的是腰肢扭捏的女子,有的是力气有的是手段,有的是青春韶光有的是热血沸腾。说到底,城市就是一堆中奖率很高的彩票玩法,你得让那些跃跃欲试的围观群众忍不住钻进来试试手气,于是梦想吹起来了,干劲鼓起来了,城市发展的动力就充沛了,一切都像摇奖机一般轰隆隆开动,停不下来也没人会让它停下来。人们高唱我要飞得更高我的未来不是梦,身穿耐克阿迪:“没有不可能,只管弄!(Impossible is nothing,Just do
it!)”
制造梦想的肥皂泡是件容易的事,因此这不是一座城市最重要的责任,当欲望升腾梦想飞翔时,城市需要做出它更重要的一件事情,也就是要走的第二步:筛分梦想。
每个人都想中彩票,都想发财致富宝马奔驰别墅美女山珍海味,都想一夜成名众人拥戴,都想从观众席一个箭步跳上舞台成为山呼海啸的新主角,可冷酷的现实谁都清楚:彩票就是99.99%的倒霉蛋共同养活了0.01%的幸运孩子(当然,也养活了卖彩票的人们)。所以靠博弈来寻求幸福与美好显然是不可靠的,我一直是个有点悲观的人,所以从不相信运气,和广大劳动人民一样,我坚信幸福是靠双手来创造,而不是靠某一只手去投注站摸来的。
进一步讲,判断一个城市的发展是否顺畅、清晰、伟大,不是看它最终缔造了几个3.6亿元彩票大奖,而是看它到底给予了市民怎样的期许、未来和梦想,它提倡什么反对什么,支持什么抵制什么,热爱什么厌恶什么。如果这座城市不介意在成长的过程之中污染环境,那么就尽快让它资源枯竭,看见美好的终点;如果这座城市不在乎在盈利的过程之中损人利己,那么就尽快让它名誉扫地,看见美好的断裂;如果这座城市不讨厌在照顾富翁的同时舍弃贫民,那么就尽快让它精尽人亡,看见美好的陷阱。所以城市在创造美好生活的途中,容纳什么拒绝什么,是最重要的一个指标,对于那些追逐梦想的人,它意味着幸福的种类和美好的方向。
善于筛选梦想的城市,是人民的福音,因为至少它那些努力的人民不会迷失。
好了,该最后一步了,也是最重要的一步:一座好的城市,能够铺设好实现梦想的宽厚条件。描绘蓝图在擅长忽悠的人看来,是行走江湖的基本功;而筛分目标,也仅仅是站着说话不腰疼的舆论引导;只有搭建平台、铺设路径、创造机制,才是最令人感到踏实和可信的城市之魅。
供应实现梦想的优良机制,也绝不仅仅是挥舞着纳税人的血汗钱砸出响声那么简单,它意味着也鉴别着一座城市是否拥有清朗的远见、睿智的能力、开明的心态、踏实的作风以及革新的勇气。它是否给予所有人机会,能否做出公平的衡量,都决定一座城市是不是真的能让生活变得更加美好,或者更加的不美好。不同的人可能有着相同或者不同的梦想,这些梦想之间也会发生摩擦或者冲突。简单地说,想争夺同一块地或者同一个女友都意味着争端,那么这座城市供应了怎样的商业道德准则与人际道德准则,将极大程度上决定它的人民能够得到怎样的结果,能够过上怎样的生活。
我们坚信每一个人都是积极并且努力的,都对美好生活充满了期待和热望。我们也都眼巴巴地看着这个时代与这些城市能够为我们创造更美好的生活提供更坚实的基础;我们希望自己为这座城市付出的每一分钱财、心血和努力,都能听见回响,获得回应;我们其实并不善于跟宏观的城市做明白的沟通,我们不过是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在遇到问题时希望这座城市能够调节梦想,规范行为,保持客观公正,有远见并且心地善良。
我想,与我同样接手了这个命题的作者们会给城市发展提供各种各样的药方,去缓解交通压力去改善居住条件去扩大城市影响去关怀人民内心,而我斗胆把话题扯远,揪住一根叫做“梦想实现机制”的尾巴不放,不过是为了找到这座城市更微妙的魅力所在,除了一纸城市户口所能带来的身份安全之外,它还应该给我们供应什么。
(罗旭,特约撰稿人)
北京城大,世人皆知。京城居大不易,诚哉斯言。然而,属于特定个体的北京,恐怕并不太大。以我为例,自1995年进京以来,迄今已有15年时间。然而,我所熟悉且喜爱的北京,不过两三个区域而已。
1995年至2003年,我一直在海淀区东南角北师大一带厮混。从本科到硕士,再从硕士到工作。从拥挤不堪但热闹非常的本科宿舍,到略显简陋但生活气息盎然的出租小屋,环境见证了我的成长,我也亲历了环境的转变。过去的北师大是一个空旷、宁静、幽雅的校园。尽管主楼破旧不堪,让刚到学校的我们颇为失望,但一旦你尘埃落定思绪转换之后,你能够体会到雪松的巍峨、垂柳的妩媚,你能够嗅到青草与百花的气息,你能够感受到溢满历史的校园里古旧幽微的情致。对情人们而言,教八楼前的花园、五四纪念亭与一二九纪念亭前的小道,都是最好不过的谈情说爱的场所。东门外有着一长溜铁皮房子,里面出售图书、打卡带与外贸服装。环境糟糕、价格低廉,但使得简单生活变得无比便利。其时学生生活也简单而单纯,虽然家境不同,但基本上在同一个食堂吃饭,也没有太多物质可供炫耀。对于年轻的男生们而言,教室里自习、女生宿舍下的等待以及球场上的挥洒汗水,就构成了简单的三点一线式的生活。枯燥、单纯而快乐。
2002年的百年校庆开始了北师大轰轰烈烈的基础设施建设之途。2000年在旧主楼被推倒之际,我和主楼合影留念,相片上是一个愤世嫉俗小伙眼中的茫然。2002年至今,北师大可谓旧貌换新颜。不大的校园内驳杂、拥挤地盖满了各式各样的新建筑。昔日主楼与图书馆之间的花园消失了、五四纪念亭与一二九纪念亭消失了、游泳池以及旁边的空地消失了、校园主路上两排经年的垂柳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钢筋水泥丛林,是扩招后为前途更加迷惘的大学生,是情人们几无立锥之地的校园。不要取笑情人旅馆为什么火爆,这帮可怜的孩子还有可去的地方吗?毕业后我做过班主任,也做过导师,感觉现在的学生条件越来越优裕、活得却越来越困惑。社会贫富差距的拉大在校园里有着最完美的镜像。有学生贫穷得与十多年前并无轩轾,有学生享受着这个物质时代最顶级的消费品。有学生为了上学,耗尽了全家的资源。在过去,他毕业后就能改变家庭的命运。而现在,他毕业之时,就是家庭希望破灭之际。对大多数学生而言,焦虑贯穿着大学生活的始终。一方面,毕业后的失业成为困扰他们的梦魇。另一方面,即使他们足够幸运,毕业后能够找到工作,但北京高昂的房价,似乎一辈子不吃不喝也难以为自己落下个安身立命的空间。在焦虑的情绪下,学习成了谋生的工具,而非愉快的智力之旅。恋爱成了家庭背景与事业前途的考量,而非简单的出自本能的情与爱的吸引。教育产业化与住房商品化,改变了整整一代大学生。而现在的大学生,似乎连愤怒都成了一种奢侈品。
2003年至今,我生活在北京东北角的望京。当时的望京,尚有很多空地。望京的住民,既有盘踞在东边别墅区与高档公寓的高收入阶层,也有厮混在西边普通住宅楼里如我般朝气蓬勃的年轻人。以我所住的小区为例,除一部分拆迁户外,5000元/平方米左右的房价吸引了一大堆毕业后刚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典型的家庭就是刚成家立业的两口子,以及他们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的父母。这帮年轻人塑造了完美的社区文化。我们构建了一个BBS,以这个BBS为基础发展出若干兴趣团体。我也成为小区篮球队的骨干成员。几年时间里,若干个周末的午后,我们都在小区周围的篮球场上肆意挥洒汗水、满口喷出脏话、愉快地调侃与被调侃。周末的晚上,大伙聚在某个人家中集体做菜、痛饮美酒,谈些关于宇宙人生、青春理想的无聊话语。人生中最宝贵的年华,我们就这样无聊而愉快地挥霍着。
世事如棋。望京开始急剧地变迁。首先是若干空地被新的建筑填满,然后是交通拥堵由于出口的增添而有所改善。之后,整个配套设施开始升级。没想到,我们小区沦为望京进一步城市化的受害者。小区3期的建筑用地突然间被变更为变电站用地。在我们这个有着几千户人家的小区边上,忽然要耸立起一座22万伏的变电站。政府告诉我们,这很安全,因为根据20世纪80年代的电磁管理条例,变电站20米外都是安全的。不过我们更信赖国际标准,据说安全范围是300米外。
于是,从2007年开始,我们开始了无谓的抗争。用来沟通信息的BBS,一夜之间被封杀。大伙情急之下开始到工地上限制施工,后来升级到堵住交通要道,换来的是几十位邻居到局子里呆了一周。大伙开始群起上访,最终屡屡被当局收容。有人联系了不少媒体,后来发现媒体原来是如此静默。幸运的是,奥运会的举办暂时停止了变电站的施工。不幸的是,2009年3月,在数百警力与联防队员的严防死守下,变电站再次强力动工。
在无数抗争之后,朋友们终于明白胳膊拧不住大腿的古训。出于对家人与自己健康负责的考虑,我们被迫低价出售了自己的房屋,高价买入新的房产,重新沦为房奴。小区篮球队为此分崩离析,而朋友们也散居在望京各处。尽管仍然时有往来,但往昔峥嵘岁月似乎已经成为遥远的回忆。
没想到的是,在大伙集体换房之后,北京的房价突然进入新的上升周期。在2009年第二季度被迫痛苦换房的我们,之后被朋友们认为是赶上了最后一次买房的黄金周期。我不知道这是不是祸兮福所伏。我想说的是,一个家庭的命运或悲辛,在体系下居然是如此的无助和不确定。人生不是惠特曼诗中你可以任意选择的人生小径,而是《阿甘正传》中任风吹动、无根飘浮的羽毛。
最后容我再岔到北师大附近的什刹海。在本科阶段,我偶尔去了趟什刹海,之后便义无反顾地喜欢上那儿。当时,什刹海周围都是居民区,湖边没有多少游人。看着寂寞空旷的湖水,你有了喝酒的欲望,只能到路边小杂货店买上两瓶1块5毛的燕京,之后坐在湖边自己酩酊。没有人理会你。后来的什刹海,灯红酒绿,成了北京著名的旅游景点,繁华得一塌糊涂。你要一个人走在湖边晃悠,我敢担保你会不断被身边的小二们骚扰。三轮车载着游人们在胡同里呼啸而过。晚上,霓虹灯照亮天际,木船在湖里游来荡去,丝竹声与吉他声不绝于耳。一个空旷、寂寥、让人沉静和消化伤口的地方,就这样演变为俗不可耐的、桨声灯影里的什刹海。悲乎?幸乎?
(张明,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博士、国际金融室副主任,特约撰稿人)
城市生活的欢乐要素
理想城市的八种想象
关于“理想城市”的想象是件仁者见仁的事情。比如柯布西耶,他的“理想城市”太牛了,他要消灭人行街道、临街商业,他要让整个城市漂浮起来,上面竖着摩天大楼。在此,遵循简·雅各布斯在《美国伟大城市的生与死》中的重要观点,我们只是提供一种城市模式,并自信
符合多数人的想象。
第一种想象:鲜明地存在,并独一无二
任何模式都是某种“谋杀”,谋杀单座城市的生命力。一座城市为什么要跟另一座城市一样?这关乎城市市民的尊严问题、个性的尊严问题。在这个问题的探讨上,《新周刊》为中国的城市做出了贡献。
第二种想象:它是“杂种”城市
城市生活有很多需求,交叉混杂在一个地区才能有优化效应。功能分区将会扼杀城市活力、制造生活不便、交通拥堵致命性地无法解决。除了功能交叉,文化要多元。宽容的城市,才可能是杂种城市。宽容、自由的城市,才可能吸引创意阶层,而文化的多元,才能更进一步刺激创意,最终推动经济。
第三种想象:拥有优良的下水道
评价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龙应台女士认为下水道是一个指标。“下水道”代指城市的地下空间,地下空间的构思与规划是城市面向未来的重要表现,而下水道最具有代表性。比如巴黎的下水道,于百余年前规划建造,其工程之宏伟、设计之精巧,堪称奇迹,至今仍然在繁华的巴黎城下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而巴黎,海明威称“在巴黎待过的人足够幸运”。
第四种想象:行走在街上
让人行走的前提是,城市的街区要小。街区小,道路自然就比较密集,鼓励了步行,商店可以存活下去,就会成就街头的丰富感。有了生机勃勃的紧凑街头和公共空间,才有可能出现波特莱尔、本雅明式的城市步行漫游者。但最重要的是,在这个城市工作和居住的人,他们的良好感受才是最重要的,因为,城市是他们的。
第五种想象:不同年龄的建筑并存
这些建筑涵盖:标志性建筑、有历史或美学价值的建筑以及普通建筑。前两者承载历史和文化,后者沉淀情感归属。普通建筑的保护亦非常重要,因为陈冠中说:“普通建筑才是一个城市的主菜、城市的母体。”可惜,一个大大的“拆”,在王军的《城记》中让人痛惜至扼腕。人们总是不由自主地照顾眼前。
第六种想象:不过分拥挤的高密度
高密度不意味着过分拥挤。另外,城市密度一低,行人稀落,街边商业无法生存,就会出现市区内的亚市区现象——功能分区明显、汽车横行、商店归总在大型商场、居住只是为了睡眠,本来丰富、复杂的城市生活就沦为单调的亚市区生活。
第七种想象:它关照了人们的内心
一个理想的城市,由于良好的规则,穷人和富人和谐相处,相安无事;制度严惩违法的人,带来多数人的安全感;服务机构工作高效,比如打了110,十分钟内即可赶到现场; 政府廉洁,没有公车霸道,等等。
第八种想象:公共空间中人们有着良好的
状态街道上绿树成荫,夏天走在街上可以悠然;政府牺牲掉一些卖地的利润,根据街区规模兴建街心公园,孩子们可以玩耍踢球,人们慢慢在这里熟识、交流;城市艺术家介入了公共空间的雕塑,带给人们美好的享受和熏陶;上街不用担心没有干净的厕所可去……人们的从容的状态显示着一个城市带给人们的幸福指数。
美丽城市的文化滋养
“一个城市所谓有没有文化,大概要看文化是否成为当地的主流价值,是否日复一日是当地人生活的主要养分。”陈冠中这样评述一个城市的文化状态。
书店
说起书店和城市的交融,莫过于台湾的诚品书店。“诚品书店在台北已不只是书店,是酷,是嬉。”本来不近书的人也被带动、也可感受到它的氛围而接触,诚品书店太神奇了!李欣频在他的《诚品的副作用》中说:“诚品之于我,与其说是一间书店,不如说是一种态度,一种沉溺,一种自恋,一种性格,一种过瘾,一种感染,一种必要。”
大学
大学怎么产生的?如果从大学与城市这个角度来看,可以说:大学因城市而生。城市的出现,意味着人口的集中、经济的发展、财富的集聚、生活方式的进化、文明文化的传播……这些都是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前提条件。大学虽脱胎于城市,可是大学并非依附于城市。学习的声望高于城市的声望的一个例子就是:牛津大学与牛津城,而牛津城存在于牛津大学之中。大学和城市,是一种互生的哲学,它应该为城市带来自由、包容、开放的精神。
文化角
一个城市中,是否可以容纳闲人、文人、艺人、嬉皮士、波波族,各种稀奇的次文化人,还有媒体发明的概念:飘一代、鸟世代,让他们有各自生存的空间,这个城市需要有很多文化角。这些空间也孕育着城市的艺术家。
涂鸦文化
涂鸦文化的形成,要追溯到上世纪60年代,美国反主流文化兴起之时,是西方盛行的嘻哈(Hip-Hop)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涂鸦是街头文化静止的表现形式,它可以是政治的,可以是人性的,甚至可以没有任何含义。它是来源于最直接的内心的声音,色彩明艳,声音铿锵,个性张扬。它是一个城市年轻的标志。
酒吧文化
酒吧文化与城市有一种天然的、不可分割的联系。有一位法国诗人是这样描述的:“巴黎人喜欢泡吧的程度远远超过了其他,他们都毫不避讳地面街而坐,人在前面经过是无路可逃的,那目光肯定在检阅你,和着一小口咖啡或一个烟圈,你就被重重咽下了。”
咖啡馆文化
一些作家如龙应台、苏伟贞对香港有小小的不满,就在于香港没有可以让她们闲坐下来写文章的咖啡馆。而巴黎的咖啡馆已成为巴黎文化的一部分,那里诞生了很多哲学家和作家。还有一些艺术展、演艺活动、电影,等等,它们都滋养着这个城市的各种人群,成为一代代人真实的艺术记忆。
(以上两篇文字执笔:宋晓鸣)
太阳城启示录
冷暖不定的房地产市场以及更加成熟的消费者都在力促行业细分化时代的降临。在这个时代下,粗犷和非理性开发经营迈向衰亡,产品与服务为王。目前,养老社区无疑仍是中国细分化时代市场上的“无主之地”,当我们寻找借鉴对象时,美国最著名的养老社区太阳城中心(SunCity Center)无疑是一个理想的标本。当然,在这里关注太阳城的时候,我们不仅学习它养老社区营造的专业经验,更想要借此探讨理想化社区生活的构成要素。
合理化的配套规划:1959年, 德尔·韦布公司开始建造社区,首先建起来的是一个商业中心,然后是个高尔夫球场以及一个娱乐中心。这个模式——建造一个小社区紧临商业及娱乐设施——也成为所有退休社区规划的学
习的对象。
在开盘之前,德尔·韦布做好了五件事情:价格适当的样板房,娱乐、工艺设施,拥有好餐厅的宾馆,一个邮局,以及一个商业中心。德尔·韦布公司将娱乐设施、高尔夫球场、商业设施作为太阳城发展的关键。
同质化的客户选择:一个社区固然需要多元化的文化和价值观的碰撞才会有生机,但我们都认同,只有居民具备相对一致的收入水平、生活趣味时,才会更容易形成融洽的社区关系。从一开始,德尔·韦布即严格规范社区的居民构成,这里的居民必须是55岁以上的老人,18岁以下的陪同人士一年居住时间不能超过30天。这样无疑使社区的诸多服务更具针对性、专业化。
个性化的建筑设计:太阳城有专为老年人考虑的建筑规划,它有许多种住宅类型,以独栋和双拼为主,包括:独栋住宅,双拼住宅,多层公寓,独立居住中心,生活救助中心,生活照料社区,复合公寓住宅等。小区内实现无障碍设计:无障碍步行道、无障碍防滑坡道,低按键、高插座设置,社区住宅以低层建筑为主。同时,社区内的空间导向性被强调:对方位感、交通的安全性、道路的可达性均做了安排,实施严格的人车分流。在这里,体现的是一种生活,一种不孤独、不依赖的老年生活,充实、健康。
奢华的休闲设施:太阳城的休闲设施简直好到让人心生嫉妒,高尔夫球在这里跟上流、华贵丝毫不沾边,彻底迈向平民。太阳城有7个娱乐中心,它们提供游泳、网球和工艺制作场地,另外还有两个图书馆、两个保龄球馆、8个高尔夫场、3个乡村俱乐部、一间美术馆和一个交响乐演奏厅。通常,借着福利基金的东风,我们也能在中国的社区看到一些简易的健身器材,对比之下,情何以堪!
社区自治:对于中国人来说,太阳城社区最最特殊的,也是让我们没有想到的是,在这个小城里是没有政府管理机构的,它是一个完全由志愿者管理的城市。太阳城有一组很有特色的雕塑,太阳城人认为这是自己城市的精神雕塑。这组雕塑由四个人和一只小狗组成。他们分别代表了负责公共清洁的志愿者(“太阳城骄傲”组织)、警察志愿者、老年志愿者、儿童志愿者,而小狗作为美国人最喜爱的宠物代表着动物志愿者(很多动物也在从事志愿者的工作,它们从事一些帮助残疾人的心理辅导工作)。
虽然只是一些退休过后的老人在从事这些工作,但我们仍然看到整座城市井井有条,绿树成荫,生机盎然。而老人们也无疑在这些志愿工作中延续了社会角色,增添了自信和认同感。
在中国,业主委员会成立起来,主要被用作同开发商斗争, 而公共区域的绿化及保洁则自然要归诸物业服务公司。社区自治如果说是一种权利的话,那么志愿精神则是背后的隐藏责任,我们只看到权利被强烈要求,责任却从来无人主动承担。
社区精神让城市更温情
历史的分野为居住文化带来深刻影响。在中国,农耕文明浓厚影响下人们更注重血缘关系内小家之安稳与壮大。而在美国,早期来到新殖民地的欧洲定居者都面临着同样的重大问题:生存。由是,出于一种开明的自私观,每个新社区的成员必须承担各种工作,满足每一个方面的需要。沿袭至今,互助式的服务不仅已经超出了维持生存的需要,还提供了社交渠道并培养了社区精神,而也正是这种精神逐渐奠定了美国生活方式的基石。
历史置疑,中国的社区建造水平已经随着中国房地产业的发展和成熟而不断提升,但住宅毕竟只是社区的外壳,如若我们想要真正拥有完美的社区生活体验,恐怕还必须拿来社区精神作为灵魂。完整理解社区精神,离不开以下一些关键词的诠释:社区委员会:美国的社区管理谁在具体做?核心是社区委员会,主体是非政府组织。由政府行政首长任命成员组成、成员不享受任何工资和津贴的社区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整合社区居民的意见,向政府反映社区民意,并提出相关建议,动员和组织居民参与社区的管理。
非政府组织(非营利组织):美国的很多城市政府组织非常精干,效率也非常高,原因就在于有大量的非政府组织存在。非政府组织(非营利组织)主要致力于社会服务和管理。它一方面要以自己优质高效的服务来取得社区居民的满意和政府的信任;另一方面要与社区居民和社区委员会保持密切的联系,进行良好的合作,以不断发现新的需求,开拓新的服务项目,扩大自身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值得指出的是,非政府组织的成立都有赖于创建者的无私奉献,有赖于社会的大量捐助,其雇员素质虽然都较高,但不享受类似私营企业的高薪水。
捐赠:一百多年来,美国存在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很多企业家都明白保持个人和社会平衡的重要性。捐赠在各个层面发生,并成为一种时尚。除了大型捐赠如比尔·盖茨的基金会,更多的捐赠就发生在社区层面,并且尤重于文化及教育设施。比如美国的社区图书馆、小型音乐厅基本全部为捐赠的产物。
志愿精神:如今,美国每年有近亿人参与志愿者服务,从学龄前儿童到百岁之外的老人,从无业者到高收入群体,为他人服务深入人心。正是通过志愿精神的倡导和践行,让更多的美国人民参与到公共的生活中来。这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参与,自我需求、自我管理、实现自我利益,最终是多方得益。“以志愿者身份投入各项活动的公民越多,他们与实现民主理想的距离就越接近。”——在诸多学者看来,志愿精神也是民主政体有效运行的重要支柱。而志愿精神正是社区精神的母文化。
社区精神的激励机制:一个强调个人主义和权利平等的国家,乍一看上去无论如何都不像是社区精神的发源地。但仔细分析之下你会发现,精明的美国人其实早已算计清楚,社区建设与民主机制一样,都是参加的人越多,优越性才能发挥得越充分,独善其身正如独裁一样,带来的只能是一团糟。当然,美国人还是建立了一套机制来保证志愿者们的收益。比如,美国法律规定,学生只有参与社区服务达到一定数量才可以被高一级的学校所录取;轻微犯罪的人也可以通过提供社区服务来减少或者抵消所应受到的惩罚。同时,舆论普遍认为,是否对所在社区有所奉献,是体现各级选举中的候选人道德素质特别是责任心和奉献心的一个重要标志。
使富者足以显贵而不骄,使贫者足以养生而不忧,这是社区关系和谐稳定的基础,而社区服务、志愿者无疑正是实现这一理想状态的有效平台。
城市生活忧患记
中国城市的八种悲情
作为当今世界上最重大的事件之一,中国的城市化在某种意义上也未免不可看成是一场革命。说到革命,则不免想到电影《十月围城》中的经典台词:“欲求文明之幸福,则不得不经文明之痛苦。这痛苦,就叫做革命。”没有人会否认,中国的城市化正在经历痛苦的行军,痛苦的具象则是我们在城市中经常面临的悲情时刻:地沟油、N连跳、大堵车、污秽的街道……当然,这里难以尽数那些细微的悲情片段,只是浮光掠影于最突出的城市困扰。
悲情一:飘忽不定的城市规划战略
——1887年,火灾焚毁了当时还是小镇的芝加哥城,重建之时,当局做了一个城市发展规划,直到现在该城的建设还是依照这个规划,没有大的变化,那张规划大图至今还挂在市规划局里。反观中国,许多城市的规划会随主政者的更替而在数年内变幻不定。城市规划的任意、多变、粗糙、落后,导致了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也给许多人带来了生活不便甚至投资损失。必须指出,城市规划的多变与政府和官员自身利益的过于张扬,造成的城市普通公众发言权空间狭小乃至利益无法得到保障有着密切的关联。
悲情二:上行板结
——曾经大热一时的电影《海角七号》的开头,范逸臣摔碎吉他,说出电影的第一句台词:“×你妈的台北!”如果镜头可以扫描神州大地,不知道多少青年正在说出这句台词,只需要把地名换一换。城市本来是许多人梦想的开始,而它如今容纳的则更多是梦想的碎片。有人调侃:“中国梦就是你做梦。”户籍制度、城乡二元、富二代、官二代……它们在有效维护社会稳定的同时也在使社会底层进阶之路日渐狭窄。城市正在变得危险,只因为在这里生存着太多心理失衡的人。
悲情三:汽车杀手
——水泥车、垃圾车、醉驾、“七十码”……夜色渐浓的时刻,也是中国汽车杀手们肆无忌惮残酷表演的开始。无怪乎韩寒感叹“城市,让人民死得早”。中国人的生命价值本已在系列灾变、矿难中贬值,如今又与金钱挂钩变得更加廉价,对于某些人来说,用汽车杀死一个人的代价似乎是可以轻易承受的。这也是群众对奢侈品牌汽车肇事者更加关注和痛恨的根源。
悲情四:乡土情深
——迅猛城市化只为中国带来海量庞大建筑,而居住其间的人们,却未充分拥有与之匹配的居住文明和生活价值观。农耕文明下的“休管他人瓦上霜”心态阻碍了居民公共意识的成长。私拉乱建、随意圈占公共绿地的行为四处可见,为社区做奉献、参与社区公共服务建设的意识却从未蔚然成风。他们有一栋别墅,面对大海,春暖花开,却在院子中种满了菠菜。
悲情五:重地上轻地下
——夏初,迅猛的城市洪涝灾害即已凸显了中国城市建设过度追求“水泥硬化”,“重地上轻地下、重建设轻规划”的问题。在城市排涝系统的建设规划上,我们总是对极端降水情况估计不足。此外,“水泥化”、“硬质化”又给排涝添堵,使城市排涝系统不堪重负,雪上加霜。绿地日益减少,水渗透不到地下,而只能汇集到相对低洼的市区,最终导致城区出现积涝。
悲情六:永远搞不定的基本生存
——虽则官方媒体早已在宣扬中国恩格尔系数不断降低的利好,但相信对于许多普通市民来说,这不过是徒增调侃的素材和一丝苦涩。如果说农民还可以依靠土地的收获以及节俭的生活习惯部分免疫于高涨的CPI的话,工薪阶层则是通胀的最大受害者,他们是固定收入群,物价微微上升,生活质量陡然下降。生老病死,每一阶段均都是负担;吃穿住用,无一不耗资甚巨。每日奔波只为基本生存,又有谁会顾及城市的美好或肮脏?
悲情七:毒源环伺
——在粗放工业化和扭曲商业价值观共同的粗暴教育下,中国人逐渐学会了许许多多冷僻的化学名词。比如苏丹红、PX、三聚氰胺……通过各种渠道,比如居民区附近的化工厂、建筑材料、食品,毒素悄无声息渗透入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侵蚀着本就逼仄的生存空间。
悲情八:不可逆转的异化
—— 城市越来越大, 人却越来越孤独。人性屈从于物欲, 这种异化现象在中国城市中表现得越来越明显, 而它的后果也在骇人的社会新闻中渐露端倪。经济学家陈志武在微博中谈到,富士康连跳事件、多起屠童事件等,显示以政府为主导、单纯追求GDP的经济增长模式的冷酷面。这种模式下,个人在GDP机器中只是一颗颗螺丝钉,是工具,而不是具有天赋人权、有血有肉、有心灵感受的人。陈教授认为中国需要从教科书开始,全面强化人文价值;需要类似五四时期的思想升华,以人的价值为核心的文化复兴。
(以上三篇文字执笔:白许晨)
被遗忘的角落
旧城与新城
朋友生活在上海,在他眼中人口已接近2000万的上海,是一场活生生的城市化实验——污染严重的黄浦江两岸密布混凝土公寓高楼的住宅小区,几乎没什么绿化(晾的衣服倒是不少)。公园很少,游乐场几乎闻所未闻;行人专用区有限,步行被视为该市最危险的运动之一。不仅仅是上海,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很多城市都存在公共空间缺失的现状。
城市化对旧城而言,拆迁打破了人们原有的公共生活的格局,直接导致公共空间的破碎;对新城而言,似乎是为了避免犯错,规划了大尺度的交通和绿色空间,但这些大绿地往往远离居住区,或位于公园围墙内部,或位于立交桥下,被车流阻隔,或作为交通岛,让人望而却步。可达性差及尺度的失衡造成了参与性的缺失,形成了某种意义上的“绿色荒漠”,城市活力正在逐渐衰落和丧失,生活意义上的公共空间在现代城市中成了“被遗忘的角落”。
被切成碎片的城市
在城市的改造区,整条街都是大大的“拆”字。而新区,被狭小道路分隔的区域中,高层住宅鳞次栉比,底商则是各种超市、影院、餐厅、咖啡馆、小商铺。不难想象,当这些高层的入住率逐渐上升,小区外的交通可想而知,不论是TT、保时捷还是mini,任凭车标熠熠生辉,也无法让司机感受涡轮增压的驾驶快感。新建小区的周围,我们很难找到可供老人、孩子活动的场所。一个有着绿草的小型足球场,一个可以打打三人篮球的地方,一个可以让老年人不必出远门就能够跳舞、歌唱的场所,都成了生活在城市中的奢侈。住在家里的同时,我们也是住在这个城市里。出行不畅、空气污染、关系冷漠。封闭的大社区将城市切割成碎片,公共空间的缺失令行走其间枯燥无味……
改建与洗劫
在西方,中世纪的城镇广场或方场被称为公共空间的典型,它是城市居民户外生活、聚会、了解新闻、谈论时政或观察事态万象的场所,也是集市和庆典的场地。其本质是一个对话性的场所,人们聚集在一个共享的空间中,作为平等的参与者面对面地交谈并形成“公共生活”。对中国而言,生活意义上的传统公共空间主要表现为街巷、聚落集市及城市市井,按照一种松散而有机的形式存在。
社会学家简·雅各布斯①关于城市的思想和对策是具体而日常的,她推崇城市的多样性,提出街边步道要连续、街区要短小、要有各类商贩杂铺,才能构成一个安全的生活的网络,公园绿地和城市开放空间并不是当然的活力场所,应与其他设施相结合才能发挥其公共场所的价值。
简·雅各布斯的经典名作《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写于1961年,被奉为经典。许多段落犹如直指今日的中国城市规划。“他们建这个地方的时候,没有人关心我们需要什么。他们推倒了我们的房子,将我们赶到这里,把我们的朋友赶到别的地方。在这儿我们没有一个喝咖啡、看报纸或借5美分的地方。没有人关心我们需要什么。但是那些大人物跑来看着这些绿草说:‘岂不太美妙了!现在穷人也有这一切了!’”这句话出自纽约一位居民的嘴,但这分明也是今日的北京、上海……
无数被拆迁居民想要说的话。
“人行道不知道起自何方,伸向何处,也不见有漫步的人。快车道则抽取了城市的精华,大大地损伤了城市的元气。这不是城市的改建,这是对城市的洗劫。”即使她没能成为我们的先知,即使她已死去,她的书总算摆在这里,成为一个警示,让我们没有借口重蹈覆辙。
①Jacobs,Jane(1916-2006)
简·雅各布斯称得上是过去半个世纪中对美国乃至世界城市规划发展影响最大的人士之一,出版于1961年的《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震撼了当时的美国规划界,而现在,人们也已习惯把该书的出版视作美国城市规划转向的重要标志。很多人甚至认为正是这本书终结了五十年代美国政府以铲除贫民窟和兴建高速路为特征的大规模的城市更新运动。
堵城之毒
堵车,是全世界人口密集的城市都会遇到的问题。它就像一处经常发作的外伤,时不时会触动城市的痛感,却不致命。受此连累的多是城市中的小人物,于是很难让管理者去关注或改善这块症结。
职居分离的现代城市
城市一层层外延式扩张,很多人生活在城市的边缘,工作在市中心;或者生活在旧城区,工作在新城区。儿时那种一个大院,父母下班就可以走回家,有急事也可以放心地把孩子交给邻居的日子随着城市的发展一去不返。横亘在家与公司间的距离,让人们不得不选择汽车这种既不低碳又不环保的交通工具。早高峰时,人们要向市中心或者商业区“挺进”,晚高峰时,又得一起往城外或居住地赶。职居分离成了城市中拥堵的最大原因。城市规划不合理,住宅、商业、写字楼分布不均衡,让我们只得沉浸在汽车尾灯的霓虹中。
道路设计不科学
城市道路设计不科学,没有考虑到车辆增加的速度。从辅路到主路,大多进口、出口都在一起,于是形成堵车。在大城市,右转弯车辆还常和行人斑马线发生冲突。有个笑话是这样的:“曾有个日本人在上海从人行道横过马路,由于右转弯车辆占道,他就一直等,一天都没有过去马路。”在工程措施方面,城市需要完善路网,改进道路交叉口、立交桥的设计,才能适应不断增加的汽车数量。比如郑东新区的CBD,每个环形道路,都有多个入口、出口,可以有效地分散车流。
公共交通不尽如人意
交通信息和控制技术的落后都是城市拥堵的症结。在公共交通发达的纽约,到纽约曼哈顿上班的人,基本都是从家里开车到市郊地铁站或火车站再换乘地铁或火车进入市区,在市内的活动靠公共汽车、地铁和出租汽车。曼哈顿的许多街道只有持特殊牌照的车辆才能停车,其他车辆停车就会被罚款。华盛顿也是如此,美国联邦政府官员多不住在华盛顿市内,而是住在与华盛顿特区相邻的三个州的小城镇上,如果他们每天开几十公里车去华盛顿上班,通向华盛顿的几十条公路都会堵车。为此,美国联邦政府拟定用公交工具接送代替个人开车的计划,使部分人放弃自己开车改由公交车接送。
私家车数量增加
城市里私家车连年增多,让一条条宽阔的马路成为巨大的停车场。在城市规划已成定局的情况下,韩国首尔在1997年政府提高汽油税,提高停车费,加征道路使用费。三管齐下,使许多车主放弃了开车上班的打算,堵车情况马上缓解。而新加坡早在十几年前就在市区征收特定道路使用费,交了费的汽车才能驶入。这些行政手段也仅仅是短期解决城市拥堵的一种方法。
“交通道德”的缺失
在一些发达国家的城市,汽车密度远大于国内,无论交通秩序或流量却大大好于国内。除了更好的交通设施外,驾驶者的素质起着同样关键的作用。教育引导公众树立交通公共道德,养成遵守交通规则的习惯也是防止城市拥堵的重要手段。比如作为绿灯前的头车有义务尽快起步,让出身后的道路,不给其他车辆添堵;每次出行前,合理规划自己的行车路线;在遇到刮蹭等小事故的时候,用《轻微事故的快速处理方案》到保险公司办理理赔手续,或者尽快协商解决,不给交通造成负担。
(以上两篇文字执笔:何佳颖)
城市是什么?城市是街道,城市是历史。古罗马的西塞罗把了解历史的重要性提高到一个崭新的阶段,他说:“如果对自己出生之前所发生的事情一无所知,那就永远是个孩子。如果不能借助历史记录把人的生命与我们先人的生命编织在一起,那生命又有何意义?”城市博物馆就是连接过去和现在的去处。卢浮宫就是一座博物馆,而出自贝聿铭的金字塔,更加强了时空上的连接。一时间,贝聿铭的英名到处传诵,当然也传诵到他的故乡苏州。家乡领导盛情邀请,请贝聿铭为苏州设计了一座园林式的苏州博物馆新馆。
卢浮宫前的金字塔,还有香港的中国银行新楼,都是贝聿铭的神来之笔,是建筑史上的绝唱。但贝聿铭设计的北京香山饭店并不是杰作,甚至不能算是成功之作。建筑也有水土不服的问题。在沙尘暴年年光顾的北国,建一座江南园林式的饭店,成功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就算是硬件到位,那也是不尽如人意:窗外的山水和窗前的伊人,与江南还是格格不入。南舟北马,地方与地方是不一样的。那么苏州博物馆新馆如何呢?
我很小的时候便离开了苏州,不过因为苏州话是母语,所以苏州话说得不好也是会说的,对苏州总有几许别情,对贝聿铭的新馆也是充满期盼,希望大师能够“彩笔飞来云一朵”。但到新馆一看,真是大失所望。新馆的
几何对称太多。苏州古典园林是反几何对称的,圆形多于方形,曲线多于直线。几何对称是欧洲建筑的主要特点。卢浮宫讲究几何对称图形,贝聿铭的金字塔也是几何对称图形,相得益彰,相映成趣。苏州新馆的几何对称似乎是要创造中西合璧。很可惜,中西合璧可能是创造了美好的艺术,但也有可能是四不像,画虎不成,反成其犬。
苏州园林讲究借景。新馆虽与拙政园一墙之隔,却借不到景,一点都借不到。拙政园的墙很高,满园春色也无法红杏出墙。苏州园林借景,那是只能自己借别人的景,而不能别人借自己的景。而新馆太大,建筑也太高,尽管没有高过拙政园内的最高建筑,但仍然是太高、太大,有喧宾夺主的效果。卢浮宫前的金字塔比卢浮宫小得多,而且部分在地下,不可能与卢浮宫争抢视觉空间,那种感觉很好,是“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再有,新馆与拙政园的反差太大,新馆远没有拙政园的精致。从更深广的意义上说,新馆所要比照的不仅是忠王府或拙政园,而是整个苏州的园林。新馆面积过大,有1.9万平方米,可新馆再大,也大不过苏州城。张扬之处反显力不从心。
苏州的园林本身就是苏州最好的博物馆,苏州城本身就是最好的博物馆。你看干将路,最中央是一条小河,两边是草坪和绿树。再往外是车道,然后是人行道和临街的房屋。行到这里,是一种全新的感觉,仿佛是在园林之中行走。这种布局是对河道和城市的一种全新诠释。十全街是苏州的另一处胜景:红色的桃花、白色的粉墙,还有黛色的瓦。小河两侧是民居,秋天另有一番景色,是“小舟依然系门前,门前落叶正纷纷”的画面。
要体验一座城市,在街上乱走再好不过。如果去上海,在夕日的法租界行走,有如漫步在万国建筑博物馆内。而到了法国的巴黎,满城的辉煌扑面而来,是“甲光向日金鳞开”的感觉。若是步行游过巴黎,就能够理解,二战时法国人开门献城,那是正确的选择。去过巴黎,我对活命哲学和投降哲学又有了新的理解:活命哲学也是人权!为了保全一座城市,为了保全我们的子女,苟且偷生并不可耻,“肉体三陪”和“精神三陪”也是情有可原的。音乐之都维也纳的人少,许多大街小巷,有如古墓般的寂静。北京则是一座无法在街头闲步的城市,街宽、车多、人杂,而且似乎每天都是盛大的节日,是“悲愁不到贵人心”。苏州又不同:清晨,在飘着细雨的空巷中独自行走,那便是苏州——“梦入江南烟雨路,行尽江南不与离人遇”。深巷幽宅是苏州千年的不变,是战乱和经济大潮不到的地方。可惜,苏州的小巷躲过了无数次战祸,却躲不过贝聿铭的新馆。“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贝聿铭老先生,这位定居美国的游子,可知道你在故乡留下了败笔?
(朱伟一,社科院法学所兼职教授)
不久前的傍晚,与同事们到海边游泳,这是为了更晚些时候的头脑风暴做放松的准备。同事中一位身材惹火的女士,在正涨潮的大浪中有些站立不稳,一位素不相识的男士,公然以护花的姿态过分亲近,严重妨碍了该女士游泳。同行的男士们似乎对那位厚颜的先生束手无策,最后,我只好以直截了当的方式把他驱逐:“我同事自己能游,你在这掺和什么?”他有些悻悻地离开,回到他自己的熟人圈。
我对同事们说,这是一个“赢者通吃”的时代,那位厚颜者试图调控女同事的游泳,正如如今的房地产调控的政策之手,市场本来可以自由无碍地游泳的,现在却被入侵的“护花者”弄得无所适从。我能驱逐厚颜的入侵者,社会却无法驱逐房地产调控的政治资源。那么,哪些政治资源或被动或主动地投入了房地产调控的大潮中? 4月份,股指期货面市,这是可以沽空的赢者通吃的时代降临中国的标志。
对于这轮调控所投入的政治力量之认知,须以“赢者通吃”作为知识背景,是非常有必要的。像牛刀那样的“民生力量”的鼓吹者,往往在作出天真的诉求时,看不透这一点,所以,把他们当做另类帮厨,并不冤枉他们。
看中国的房地产调控这一场厨艺,陈志武、张五常、秦晖等人看得很清,土地公有制为砧板,“土地资源和劳动力红利”为鱼肉,“民生力量”牛刀和“权势力量”任志强所争论的,为“厨师该不该戴手套”、“鱼肉该横切还是纵切”、“加辣椒还是加糖”、“该文火还是猛火”,等等,争论不休。而坐在席上的,谈笑风生,对于他们来说,生的熟的、横的纵的、辣的甜的,都可以吃。差别在于,任志强是可以上席的,牛刀却上不了。任志强的“真实性情”被人称颂,就在于他本可安享盛宴,却离席去说一些惹人不快的话。
本轮调控,依然未改已经形成的土地盛宴的结构,因为土地的自由化,依然被隔离在外。而舍弃土地自由化谈房地产调控,就只能是厨房里的厨艺之争。土地资源和劳动力红利,应该属于一种类似于自助烧烤的方式才是正道,有适当的熟食、配料,也有厨师,也有自己不动手享受他人服务的吃客,但主体是自己烧烤。在土地自由化背景下,可以有开发商的天价房和平价房,可以有自助建房,高房价的困扰就解决了。当然,明眼人知道,高房价困扰只是表象,利益分配机制才是根本,那么土地自由化就是化解利益分配机制痼疾的重要途径。
如果谈土地自由化似乎离社会能展开之局有点远,谈多了难免招致言祸,我还是就事论事谈谈当下、现实的各类参与调控的力量构成和走势吧。
今年两会异乎寻常的关于调控房价的议论,与2007年“9·27”调控之言论对比,一个突出的差异在于:今年以来,高官直接说出降房价的多了许多。2007年,只有上海、北京和广州的高官直接说房价过高;国务院系统,只是说“稳定房地产”,不说房价高。总之,2007年调控之局,“民生力量”的表述,有点“细雨中呼喊”的味道。尽管“9·27”房贷新政算是有效之招,2008年世界经济危机一来,“9·27”房贷新政土崩瓦解,“4万亿”战车在“权势力量”的欢呼声中碾过“民生力量”的螳臂,顺利地或直接或间接进入地产领域。2009年,地产一片妖娆,引权势力量竞折腰,却也在舆论和政策制定阵地上留下一片空地。新势力占据这一片空地,2010年的舆论和政策制定就有了较大的变化,尽管竞折腰的英雄们有赢者通吃的胆略和气魄,尽管舆论和政策制定领域不见得就多涌入了民生力量,但敢于直接说降房价的高层人士突然增多。不过,历史和现实弄人之处在于,今日之局已经清晰可见,即使房价能降下来,也不见得就是民生力量的春天。新势力或许可以证明一个道理:剑指高房价,可能无济于事,土地自由化才是正解。这道题,就这么慢慢解吧。待新势力成为旧势力,而且适度享受到赢者通吃的欢愉,循环的、反复论证的历史轨迹就更清晰,土地自由化会在土地红利将尽时,如愿降临。
也许,二、三线城市和保障房,将会成为如今的新势力与赢者通吃阶层划定的利益界限,赢者通吃阶层进入土地信托和PE,新势力主打二、三线和保障房,民生力量则继续大喊大叫。
如今,房价调控之势已成定局,政府从6月的谨慎到9月的悲情演绎势在必行,新势力中曾经苦读的仕子们在农历八月中秋、公历9月的悲情中一定会宣泄调控的苦恼。一线城市房价最好在9月之前降下来,才可能在年末破涕为笑。
中原地产大名鼎鼎的智囊人物、出身北大的Tonny,从财经角度的分析,结论与我也差不多。
话说第二天早上,那位感谢我“驱逐侵犯者”的女士与我合影。我说:在他想揩油的动机下对你实施的“保护”,使你自由的游泳寸步难行,正如如今的土地垄断一样。如果你享受被揩油,我驱逐他就实在无趣。如今的土地垄断,就是有人在享受着。
(贺承军,博士,建筑评论家,地产从业人士)
“持续盈利、稳定增长”,在胡葆森董事长眼中,这就是甄别上市企业是否卓越的标准。它简单明了,但能做到者却凤毛麟角,这一点也正是建业未来一段时间的努力方向和运营目标。比照这一标准,我们关注到了漯河公司及其管理者刘大勇。在漯河这座市区人口刚刚突破50万的小城里,他们一直保持着业绩的稳健增长,并在今年承担着不亚于大型城市公司的经营任务。
大学毕业即进入建业工作,建业文化中的厚重和大气显然深刻影响了刘大勇,又进而影响了这个团队,他们虽然年轻但出奇低调,即使是集团内部新闻上,也较少出现他们的声音;从销售员到销售主任、销售部经理,再到总经理助理、项目总经理,刘大勇的职业上升之路一步一个脚印,可以看作是建业培养自身人才的一个典型案例。因此,分享、探讨他的管理思想和进阶历程既有趣又富有意义。
追求成效
德鲁克认为:“要做到卓有成效,并不需要特殊的天赋、出众的才能或者专门的培训。要成为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就要做到某些事情。这些事情实际上相当简单,那就是亲自实践。”虽则有出色的专业工作表现作为后盾,刘大勇内心依然十分感激企业给予的信任与机遇,不难理解,正是省域化发展战略蕴含的巨大空间,才使年轻的建业人获得了“亲自实践”的机会。实践的历程中,从最初的忐忑和小小的惶恐到现在的从容和迎接压力的坦然,他对“成效”也有了自己的理解。也许是性格使然,有着完美主义倾向的刘大勇更喜欢把事情做细、提高整体工作的均好性,做事不留缺憾。这种做事方式可能难以为公司业绩带来大跨越性增长,但细节的铺垫却使得工作随着时间的累积而变得豁然开朗,越发简单。比如,如果没有特殊情况,他喜欢每天早晚都去检查工地,他会要求施工单位工人每天下班后都要把残料收拾妥当,施工现场保持整洁。他认为只有对细节保持严格要求,施工单位才会提高工作标准。再比如,漯河建业森林半岛项目的客户满意度在集团一向名列前茅,这就使得该项目在销售最后一期时,基本不用再投入媒体广告,仅是老客户的口碑宣传即已带来了可观的新客户。
团队的协调员
经典管理理论告诉我们,最成功的管理者,不一定是最优秀的行业带头人,但一定是最优秀的中间协调员。在公司发展越来越依赖团队协作的知识经济时代,公司管理者不仅重视个体能力的培养,更要注重团队精神的培育——对个体实行动态管理,进行合理有效的组合,强调个体之间的团结协作。只有这样,才能产生协同效应,提高组织的工作效率。
刘大勇特别注重团队精神的培育,漯河公司每个工作日都有晨练,大家集体跑步活动身体,并一起“喊加油呼口号”互相勉励,这项活动已经坚持了近四年时间。大牌职业经理人如唐骏喜欢宣扬自己的管理思想,其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就是不要和自己的下属玩在一起。但刘大勇却反其道而行之,虽则如果员工的工作效果打了折扣也会受到他严厉的批评,但在生活中,他却彻底和大家融为一体。他形容自己的管理风格就是温和,不强势,注重部门经理等管理核心的主动性,充分授权。而这样的管理风格也更容易使团队的目标真正深入每个成员的内心,从而增强了大家的合力和责任感。稳健、成熟、低调,这是他对自己团队的评价,这显然也是他所期待的一种理想状态。
诚恳与用心
不久前,以浓厚的军人气质著称的保利地产的某位高管调侃说,军人最适合做房地产,因为房地产公司要和几十家政府部门打交道,没有韧性和耐力做不好。诚然,房地产开发的全流程中几乎处处离不开政府审批和各方面关系的协调。协调的效率在某种程度上已经纳入开发成本,影响着项目的开发节奏及资金周转。
耕耘漯河市场近5年,80%以上的外联工作都是刘大勇亲力亲为的。他始终认为,一件事情的成功需要很多人的帮助,所以在对外交流上,他喜欢放低姿态,真诚待人,事实也证明这样做效果还是非常理想的。就像几年前大热一时的电视连续剧《士兵突击》揭示的那样,现实世界里,深有城府擅长厚黑固然是成功的一种途径,但真诚和用心就未必达不到同样的目的。回顾心路历程,他想起初被任命为漯河公司总经理的日子,带着一个团队的期待和重托,总会担心自己能力够不够,事情能否做好,但其历程已经证明,只要自己投入99%的精力,用心去做,总会收获不错的结果。
向身边的人学习
伴随着企业的发展而不断自我提升,漯河建业赢得了当地政府、客户、同行及员工的认可,而他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赢得了别人的尊重。但带着一种建业人特有的自省精神,他也会经常忧虑自己在快速成长过程中所显现的一些欠缺。专门抽出时间,认认真真深造学习也成为他人生计划的一部分。但在眼下,他更想强调的是向身边的人学习。建业18年来在地产领域积累了丰厚的探索经验,而更有许多善于创新的同事不断带来新的启发,只要将集团的各方面优势集合起来,就足以极大提升整体工作水准。所以他想做的就是不要闷头做事,而是更多交流、积极沟通。
关注细节、开放心态、真诚用心,这些关键词都写在刘大勇的职业进阶之路上,并且可以称得上是他上进的原动力。无可否认,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正在迅速成为社会的一项关键资源,刘大勇们当然也是建业保持竞争力、赢得市场先机的珍贵财富。
1.集团应加强对国家设计规范的学习和研究,结合目前已开发项目,尽快推出适合建业的标准化系列产品,真正从立面、户型、建筑结构、材质、景观方面做到统一,而非只是“森林半岛、联盟新城、壹号城邦”等案名一致,建筑风格各异的情况。
2.启动《设计后评估体系》,对客户反馈的使用意见和建议,进行归纳整理,保持与客户实时互动,全面满足和提升客户的有效需求。
——集团成本管理中心蒋芸
每个案例总结分析后,给我们带来启示的同时应在相应的规章制度里面体现出来。
工程类投诉的案例,建议能够提高处理的效率和速度,必要时,要成立专门的维修队,而不能够依赖施工方,特别是在交房期间,处理的效率直接关系到后期业主的客户满意度,同时还会增加后期的维护成本。
——物业总公司礼兵部高欢
建议集团重视专业人员的职业发展规划及发展空间,为优秀的置业顾问留下成长的空间,否则就会导致优秀置业顾问的流失,同时也会导致部分客户的流失。
——郑州公司营销部王鑫莹
有些案例是缺乏专业知识,导致具体工作中的不应该出的错误。这些人不可原谅,因为他们连起码的工作职责都未尽到。要追究其行政责任以及经济损失。最后还有一种是“不可思议”行为导致的低智商错误,对于出现这些错误的人一定要追究其各方面责任,并将其纳入人才淘汰机制。
为什么同样的错误我们能反复地犯?我总在想:建业做了多少培训,这理论那理论、这精神那精神、这专业那专业的,最后连这种低级错误都解决不了。还是空谈的多,解决实际问题少。
——郑州公司赵旭
建立销售与工程的内部协调机制,定期召开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会,对涉及设计变更及工程技术方面的问题,要积极沟通,如实地将工程施工实际状况与客户保持沟通。
提升服务意识,做服务其实就是做思想。首先就是我们是否真正能够站在客户的立场,力争寻找一个合理的平衡点,并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妥善地解决问题。
“人”的结构就是相互支撑,“众”人的事业需要每个人的参与。始于战略、行于管理、成于产品,将一切的口号都落实到实际的行动中才是我们巩固经营成果的关键所在。
——漯河公司营销部王宇哲
在商业地产开发中,首先通过市场调研分析,并结合顾问公司、专家学者对市场消费需求进行论证分析,确定地块的商业属性,制订出正确商业规划方案。在做商业设计时,应根据不同类型商家的需求,对物业功能进行设计。如家居卖场对层高、楼板负荷的额外要求;餐饮商家对电力、下水、烟道的要求。如不提前了解这些需求,势必造成鸡舍养猪的后果。
——郑汴公司陈以腊
在工程质量控制方面,我们首先应当做好施工过程的监控工作,以便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否则业主入住后再进行整改,不仅增加维修成本,而且造成业主生活的不便,还会对我们的品牌造成不利影响;其次,在质保期内,应充分利用工程单位的质保金,完善工程质量的问责制度。对于重大责任问题,应明确责任关系,严格落实问责机制。
在服务方面,只有对业主保持理解和宽容的态度,才不会把业主推向企业的对立面。对于业主的各方面要求,不能听之任之,我们应积极应对,在公司内部寻求解决方案。
——郑汴公司杨贺
老胡与美国前国务卿鲍威尔会晤
自从胡葆森董事长履任中国企业家俱乐部理事长之后,公务活动愈加繁忙。5月11日下午,应“艾森豪威尔基金会”之邀,老胡与部分俱乐部理事在上海与美国前国务卿鲍威尔会晤,并与鲍威尔将军等十位嘉宾进行了长达一小时的讨论,话题涉及中美关系、中美青年价值观等。5月27日~28日,时逢远东控股集团20年华诞,老胡又出席中国企业家俱乐部理事互访第15站暨2010全球企业家(远东)论坛,并就“新商业文明下的企业价值”发表了精彩的主题演讲。
建业闪耀“2010年中原绿色住宅建设暨建筑节能产品博览会”
5月7日至9日,由河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主办的“2010年中原绿色住宅建设暨建筑节能产品博览会”在郑州国际会展中心举行。由集团营销服务管理中心主创布置的参展展位创意巧妙,并十分贴合博览会绿色、环保的主题,受到各级领导、同行及参观群众的热捧。
本次博览会上,建业的布展秉承节约、低碳原则,延续了此前倡议启动仪式上的绿色元素,并成为唯一一家在展会上发布“绿色宣言”的企业。全绿色植被的背景墙、开放亲近的空间布局、制作精良的图片及视频大片《建业人的长征》都引来无数参观者;更有许多同行拍照留存,询问布展详情,意欲今后借鉴。在不大的展位内,建业的非凡体育(中国)科技有限公司官网、发展历程及绿色理念跃然而出,收到了极佳的传播效果。
建业地产2009年度股东周年大会在港成功召开
2010年5月18日下午3时,建业地产股份有限公司2009年度股东周年大会于香港九龙日航酒店主席厅如期举行。公司秘书邓文祖先生当众宣读了会议通告、投票表决程序及拟表决议案,此后所有议案交由股东大会审议并表决通过,会议取得了圆满成功。
集团三联版广告亮相5月19日《大河报》
“18年18城·建业 让河南更美好”为主题的品牌形象广告、密码国际与联盟新城的项目推广广告,三联版的广告发布形式使建业形象从众多楼盘广告中脱颖而出,再次彰显出建业独有的品牌优势与营销手段。此次集团品牌形象广告全面描述了建业战略成果的概貌,也总结了建业的行业地位,并用河南地图展示了建业所有在售项目。特别是“18年18城·建业 让河南更美好”这一主题推广语,形象概括地表现了18年尤其近9年来建业扎根中原所取得的成就。
主流地产内刊主编北京论剑,《建业》再获殊荣
5月31日上午,2010中国房地产企业内刊主编年会暨第三届中国房地产优秀企业内刊表彰大会拉开了序幕。《建业》获得了大会组委会颁发的“中国房地产企业优秀内刊”大奖,全国只有18家企业内刊获得该项殊荣,大会组委会没有设置其他奖项。此外,《中国房地产报》社还为《建业》主编宋晓鸣颁发了特约撰稿人证书。
和以往一样,来自同行和专家们的认同让编辑部深为感动。作为地产行业的服务机构,红鹤机构出品的《沟通》获得了圈内外的认可。其主编米九特别给予了《建业》以高度评价:“《建业》是我非常看好的一本杂志。”
《有钱好好用》
本书的作者陆新之多年来活跃于工商界和名利场,耳闻目睹众多社会名流与金钱有关的爱恨情仇,本书第一手资料披露了名人用钱的盈亏赚蚀,对于投资理财消费的基本法则和性价比有精辟见解,给读者提供了一堂堂怎样用钱的生动示范课。
这本书主打的是名人:马云、唐骏、潘石屹、王石和郎咸平等人气VIP的赚钱和用钱故事,都是这个十几年的资深记者近身捕捉到的精彩片段,很抓人。而陆新之更不惜本钱,号称每两页就一个故事,使得这本270多页的财富哲学书,首先具有足够的消遣性。然后作者又皮里阳秋,借力打力,以富人用钱而产生的悲欢离合,提醒诸位都市奔忙一族,没钱时候怎么办,有了小钱时候如何不要一惊一乍,哪怕是到了中产,也得上半夜想想自己下半夜想想别人。
它真正吸引人的也许未必真是投资理财之法,或者纵览世界之后和盘托出的诸多见闻语录,对于喜欢偷窥隐私又热爱八卦的人,名人关门后的故事才更有吸引力,比如郎咸平居所的风水,唐骏如何兼职打工,大佬们如何寻觅美食,大佬们的老婆如何被拍出风尘相……诸如此类有趣、无伤大雅也可以做茶余饭后的谈资的话题,也是一种阅读的奇趣。
《有钱好好花》
经济寒冬之时,一边是卖场的疯狂打折、向往已久的新品手机、堆积如山的护肤用品,一边是苛刻挑剔的老板眼色、纷乱如麻的男女情感、买房还贷的无奈压力,你将如何选择?
在本书中,你将体悟到涉及奢侈品、美容、科技、饮食、职场、地产、文化、情感等不同领域的消费际遇和消费感悟。在这些充满困惑的故事里,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影子。对于喜欢短小文章或者习惯消费专栏式文字的读家,读沈威风的这本书再适合不过了,短小而又轻松。
作者以自己特有的女性视角、轻松调侃的语言风格,以讲述身边故事的方式向大众提供了女性的消费理念。她凭借多年在财经媒体积累的经验和女性经济观念,为你分解理性、超值的花钱办法。
试想我们有几个人能够摆脱时尚杂志上的奢侈品的诱惑?有几个人能够面对狂打折的衣服不动心?有几个人不会对着日益更新换代的科技产品兴叹?又有谁不是在享受在买车、买房的快乐中并且痛苦着?于是,沈威风笔下的消费故事活脱脱地是我们的现实版再现,让陷在其中的我们读了,不免觉得原来自己的生活竟是这样活色生香。仔细读,就会发现,文章中固然有让人轻松幽默的一笑,可也有明眼人探到事件背后的深度。
红尘生活的美好,就美好在它是没有什么铁定的规律,我们只需要找寻适合自己的消费方式,然后就有钱好好花吧,只是记住,别在这个充满诱惑的消费时代里,迷失了自己的判断能力和坚持自我的心。
人民币升值只会伤害美国经济
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高级副总裁林毅夫近期在芝加哥大学举行的“中国和世界经济的未来”论坛中指出,如果中国让人民币升值,实际上不能帮助反而只会伤害美国经济。
他表示,有些人声称中国有意低估人民币价值,损害了美国经济,这种说法是错误的。他承认,如果中国停止卖出人民币、买进外国货币,中国出口产品就会涨价。但林毅夫说,中国出口美国的大多数产品,是美国制造业多年前停止生产的劳动力密集产品,美国只有两种选择,要么进口其他国家的产品,要么进口中国产品。
对美国消费者来说,无论哪种选择产品都会涨价,从而使美国消费者支出上升,就业机会减少。许多经济学家认为,中国应该重估人民币币值以减少外汇储备。中国也需要采取促进国内消费的政策,例如改善医疗和其他社会安全网的服务,以便使中国的家庭减少储蓄,增加消费。
信息来源:美国世界新闻网
全球经济必然二次探底
著名投资大师罗杰斯近期称,全球经济必然二次探底。现在国际上一般认为政府债务占GDP比重的安全临界点是60%以下。
根据IMF、标准普尔及渣打银行的数据,当前英国政府债务占GDP的比重为78.2%,而美国这一比例为87.5%、德国为76.6%、日本高达214.3%……G7国的政府债务占GDP的比重全部超过了安全警戒线。
罗杰斯近期表示,欧元仍会继续走低,全球通胀会越来越严重。美国“末日博士”鲁比尼再次发出警告:我们有可能在一场危机结束时陷入另一场危机,好比1933年大萧条时期的情形。他重申,希腊债务危机仅是全球债务危机的“冰山一角”。
日本央行前官员近期表示,三四年后日本可能遭遇主权债务危机。日本的公共债务相当于GDP的200%左右,远超过希腊的120%。日本一直未感到市场压力,因国内储户购买了其95%的债券。但随着日本人口快速老龄化,并从养老金提取资金,这种情况将发生改变。
信息来源:路透社
中国再次掀起投资移民海外的热潮
根据4月初发布的《2010胡润财富报告》估算,中国目前有5.5万名亿万富豪。北京因私出入境中介机构协会的数据显示,2009年中国再次掀起投资移民海外的热潮,2009年到美国投资移民的EB-5类签证的中国申报人数已经翻了一番,从2008年的500人上升到超过1000人。
据中介机构的人士介绍,加拿大和澳大利亚是华人富豪首选的两大移民目的地,原因是这两个国家的移民政策较为宽松,且当地已经有比较成熟的华人社区,移民后容易融入华人社区的生活。在加拿大,多伦多和魁北克是华人富豪移民的首选地。而在澳大利亚,华人富豪的首选地是悉尼与墨尔本。
新加坡在过去几年也成为国内富豪青睐的理想之地。2008年新加坡取消了遗产税,对国内富豪的吸引力加大。与加拿大不同的是,新加坡对移民没有居住时间的限制,因此许多获得新加坡绿卡的中国富豪仍可以持续在国内经营企业,这点也对国内业务存续的企业家具有很大吸引力。
中介机构一般不推荐移民欧洲国家,原因在于欧洲并不鼓励移民,手续复杂,而且投资移民的投资额也特别高,移民成功率不高。
信息来源:美联社
新加坡更注重规则而非“关系”
新加坡总理李显龙近期在新加坡中华总商会北京接待会上表示,希望两国关系日益完善,但与此同时,他相信新加坡仍然会与中国保持较大差异,因为“两个国家以不同的方式与世界建立联系”。
他说:“新加坡是个与众不同的地方,因为我们与世界建立联系的方式是中国从未尝试过的。我认为中国也不会去尝试。因为在中国经济之中外国的介入较为边缘, 但外国的介入在我们的经济当中占了极大的比重。”
李显龙还提到两国的社会差异,他认为新加坡更注重规则而非“关系”,并且相对于中国更加开放,更倾向于精英主义。他还认为新加坡作为双语言国家,也拥有一定的便利。
信息来源:新加坡《海峡时报》
中国富豪现金抢购美国豪宅
随着中国经济崛起,南加州出现一批现金实力雄厚的中国新富,他们大多是生意人,趁美国房市低迷以现金买走不少美国房产。中国客户喜欢用现金购房,最受中国炒房客欢迎的是200万美元左右的景观独栋住宅。
中国新富喜欢居住的城市以学区好、房价有增值潜力且华人较多的地区为主,资金更充裕者,倾向居住在白人较多的社区。业界传闻,许多大陆贪官、黑户也混在新富中,用现金买下豪宅,以避人耳目。还有一些地区出现了“二奶村”社区,因为不少业主是中国富商的二奶。
而近期前来美国买房的中国人,大多为北京、上海、南京、重庆、大连等地人,都是做生意的富商,一买就是至少100万美元以上豪宅,且都用现金一次付清。还曾有中国客户出示香港汇丰银行存款证明,上面有600多万美元,让美国地产经纪人当场傻眼。
信息来源:美国世界新闻网
中国人“抄底外国房地产”是否会步日本人后尘?
中国政府最近出台打压投机购房政策后,海外房地产市场逐渐成为中国人的新投资地。150名上海投资者来到韩国济州市,就目前正在建设的综合度假园区进行为期3天的投资洽谈,共签署58份认购合同、价值306.09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83亿元)。
当前,中国人在国内投资面临的选择较少,而海外一些房地产市场,因其相关权利受较完善的法律保护以及长期投资价值的存在,海外房地产市场便逐渐成为中国人的新投资地。许多中国人,特别是一些富人到外国买房不仅是投机性的,更重要的是同他们未来的生活相联系,例如为自己的孩子去美国、日本留学买房。细心的人不难发现,现在中国人大批到海外买房,与上世纪80年代的日本购房者的做法相似。回想20多年前的日本人,也是钱多且精明,在房地产市场的高峰时期,日本房地产价格超过全球总量的40%,日本皇宫所占土地的价值超过整个美国加州的价值。
日本人到美国买房,在日本是一个梦幻破灭的痛苦经历。只不过现在海外买房的主角已由日本人变成了中国人。在全球投资者都缺钱的情况下, 中国人“ 抄底外国房地产”,且数量将会越来越大。不过,让人担忧的是,中国人这样做是否会步日本人后尘,最终成为输家。
信息来源:《今日美国》